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去年业绩预告“变脸”,赛隆药业再发退市风险警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1:22:00    

赛隆药业近日再次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公告显示,预计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三者孰低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根据相关规定,在披露2024年年度报告后,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前冠以“*ST”字样)。此次退市风险,与赛隆药业的去年业绩预告突然“变脸”有关。

部分收入不予确认,2024年仍亏损

2025年1月,赛隆药业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4年营业收入为2.70亿元至3.20亿元,扣除后营业收入为2.40亿元至2.90亿元;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50万元至650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82%至52.80%;预计扣非净利润为420万元至620万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

针对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赛隆药业曾在业绩预告中称,主要是公司在报告期内合理控制各项费用支出,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均有所下降所致。

3月15日,赛隆药业对该份业绩预告进行了修正,修正后,公司利润指标由盈转亏。根据最新预计,赛隆药业2024年营业收入为2.55亿元至2.70亿元,扣除后营业收入为2.30亿元至2.5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100万元至4100万元,扣非净利润为亏损2200万元至4200万元。

此次修正业绩的理由是,随着年审工作推进,结合业务实际情况,对部分销售收入确认进行再次分析,基于谨慎性原则,部分收入2024年度不予确认,预计减少3963.25万元,减少毛利3395.71万元。在资产减值方面,赛隆药业针对部分限制的固定资产进行减值测试,预计将补充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00万元-450万元。

随着业绩被修正,赛隆药业提示,公司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曾多次修改业绩预告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已经不是赛隆药业第一次修正业绩预告。2021年-2023年,赛隆药业连续修正业绩预告。其中,修正后的2020年业绩预告中,约1750万元营业收入未达到收入确认标准,不计入收入。2022年,赛隆药业修正2021年业绩预告,约800万元营业收入未达到收入确认标准,不确认收入。

2023年,赛降药业再次修正年度业绩预告,将2022年的预计归母净利润由此前的亏损1500万元-2500万元,修正为亏损3500万元-4600万元。原因为增加信用减值损失计提约600万元;调增当期收入对应的成本费用约200万元;补提资产减值损失约400万元。此次业绩修正也引来了深交所的关注。2023年7月6日,因业绩预测结果不准确或不及时,赛隆药业被深交所采取监管措施。

资料显示,赛隆药业成立于2002年4月3日,于2017年9月12日登陆深交所,是集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制药企业,主要产品涵盖心脑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质子泵抑制剂、抗感染药、抗出血药、镇痛药等领域。

近年来,赛隆药业业绩持续承压。相关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赛隆药业仅有2023年盈利,其余年份均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22万元、-2334万元、-3731万元、953.4万元,2024年归母净利润也从预计的450万元-650万元修正为亏损2100万元-4100万元。

集采以价换量未能拉动业绩

赛隆药业2024年半年报显示,其主要产品包括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用赖氨匹林、注射用替加环素,这3个核心产品营业收入贡献约占总营业收入的44%。

不过,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上述3个产品的竞品颇多,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的批文号有107个,注射用赖氨匹林的批文号有55个,注射用替加环素的批文号有14个。

此外,赛隆药业目前尚未有原研药,且仿制药还面临着药品集采。

赛隆药业已有多个仿制药品种中标地方集采。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米力农注射液和注射用替加环素等三个品种四个规格中标第七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其中,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米力农注射液都面临10家以上的竞争局面,赛隆药业以大幅降价突围中标,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中标价格降幅高达91.7%。阿加曲班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两个品种三个规格中标第八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商品名:赛思定)、氟尿嘧啶注射液(商品名:赛可托)中标第十批全国带量采购。

对于集采的态度,赛隆药业认为,随着集采的开展,药企面临药品降价的压力。积极参加国家和省级集采以价换量,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药品的单位生产成本,且通过减少跨区域市场推广降低销售费用。公司产品中标国家及地方集采,将进一步扩大相关产品的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从近几年业绩来看,集采放量并未对赛隆药业的业绩提升起到多大作用。

频繁修正业绩,是公司内部财务核算体系存在严重漏洞,还是其他原因?在集采政策下,赛隆药业多款产品虽中标集采,但业绩并未因此提升,反而持续承压,如何解释这种预期与实际效果的巨大反差?后续有何举措扭转这一局面?在股票交易可能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巨大压力下,公司将如何稳定投资者的信心?

4月7日,赛隆药业向新京报记者回应称,此前业绩预告修正主要是因为业绩预告中营业收入预计区间范围预留得过窄,从而导致触发修正。关于集采中标但业绩未提升反而承压的情况,赛隆药业表示,集采中标产品在利润空间上有所受限,且合同执行存在滞后性(如2024年四季度中标,业绩贡献尚未完全释放),导致短期业绩承压;但放量有效提升了公司在公立医院终端的渗透率,为长期市场布局奠定基础。

赛隆药业认为,药品集中采购是行业规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公司将依托“原料药+制剂”的全产业链优势,加大销售市场开发力度,制定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同时推进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升,提升新产品的获批数量,实现份额与利润的动态平衡。公司也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披露工作,积极开展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活动,通过提升产品竞争力、优化产品结构、控制成本、拓展市场等手段,增强投资者信心。

新京报记者 张兆慧

校对 穆祥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