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他们的恩情一定要还”!这份跨越32年的医患真情让人泪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2:53:00    

“我想把张医生当年垫付的钱还上,虽然我一直在外地,但他的这份恩情我从未忘记过。”4月9日上午,68岁的董女士带着一面锦旗和装有一万元现金的信封,来到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想找到当年为她垫钱看病的张振卿医生,了却自己数十年来的心愿。

中医科主任王延宾(中)、门诊部副主任张晓慧(左)与董阿姨(右)亲切交谈,并代张振卿、邵丽黎收下锦旗

从犹疑到信任、从绝望到治愈、从垫钱到还钱,这个故事承载着一份跨越三十年的医患真情。

始于善良 医生为患者垫付检查、医药费用

故事还要从1993年说起。

董女士是四川绵阳人,那时她三十多岁,因身边至亲相继离世,她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食欲不振,常会不自觉地泪流满面。长期的意志消沉削弱了董女士的身体抵抗力,她虚弱到无法正常行走,见风受凉就会头蒙、发热,体重降到只有80斤。

1993年,董女士跟随做生意的丈夫来到平顶山后,发现自己的腹部开始有明显隆起,伴腹胀、腹痛感。丈夫搀扶她来到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并挂了中医科专家号。

快到中午时,董女士还在专家门诊旁排队。在中西医结合门诊坐诊的张振卿医生正准备下班,在楼道看见了脸色苍白、极度虚弱的董女士,便上前询问她的病情症状。

90年代初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楼

“要不我帮您看看?”张振卿医生说。董女士打量着眼前这位比她还小几岁的医生说:“我是个快没命的人,这次主要是想找资深专家看病,如果专家看不好我就放弃了。”

“别灰心,没有那么严重,有病咱就想办法治!”张振卿说。

这位年轻医生的热情和坚定一瞬间触动了董女士,她最终同意由张医生来诊治。把脉、查体后,为明确病因,董女士须接受血常规、B超、腹水检测等多项检查。她和丈夫身上只带了几十元钱,要做这些检查根本不够。

“不用发愁,我给你们凑点。”说着,张振卿便从衣兜里掏出一百多元塞到他们手中,“赶紧去检查吧,可别耽误了。”

很快,各项检查报告出来了,结果显示董女士为白蛋白/球蛋白倒置、低蛋白血症、肝腹水。明确诊断后,张振卿为她开了药,还专门自费买了一大袋营养品送到其丈夫手中:“一定要让病人营养跟上,好好吃饭、休息,身体才能尽快恢复。”

随后,董女士丈夫多次把垫付药费送还张振卿,但他都没有接受。张振卿说:“病人还需要继续治疗,钱你们留着吧。”

收到营养品后,董女士不禁嚎啕大哭,这份沉甸甸的善意让她内心万分感动:“我自己都没有活下去的勇气了,为什么还要救我,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董女士不想辜负医生的善意和苦心,从那以后她慢慢地振作了起来,遵医嘱按时吃药、吃饭、补充营养,定期到医院接受中医外敷治疗。张振卿医生、邵丽黎医生接诊时,都会耐心听取董女士的病情叙述和情绪倾诉,两位医生的悉心治疗和精神抚慰,让董女士终于走出了阴霾,摆脱了疾病的折磨,也重拾了生活下去的信心。

在平顶山接受治疗不到两个月,董女士便和两位医生告别,带着张振卿医生开具的药方,跟随丈夫去往江苏常州定居,在当地完成了后续治疗。

而这一别,就是32年……

终于诚信 多年过后,患者不忘还钱谢恩

“这么多年,我时常跟家人提起张医生、邵医生对我的帮助,现在家里经济情况好转了,这份恩情是一定要还的。”董女士说。

32年过去,董女士已双鬓添白,她只身一人从常州启程来到平顶山,带着万元现金来到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寻找曾经帮助她的那两位医生。从该院老干部科主任张俊杰那里得知,张振卿医生后来担任了医院质管部主任,已于两年前退休,邵丽黎医生后来担任中医科主任,已在五年前退休。遗憾的是两位医生目前都不在省内生活,很难再见一面。

随后,张俊杰帮董女士电话联系到两位医生,董女士表达感激之情后,想加上他们的微信,给两位医生发红包道谢,却被他们一致婉拒了。张振卿说:“这么多年过去,垫钱的事我早都忘了,您还一直惦记着,我很感动。”

实际上,在那个生活普遍拮据的年代,张振卿曾为不少患者垫付过检查费、医药费,少则几块、十几块,多则上百。张振卿说:“做件好事并不难,对我来说是举手之劳。作为医生要和患者真情相处,关键时候伸一把手,留一份希望,才会有更多治愈的可能。”(蔡长伟 王彦霞 郭傲寒/文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