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做好平凡的教育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7:10:00    

以日记的形式和学生展开对话,用掉5000多本手册;21次接手“问题班级”,主动请缨参与轮岗……江苏省昆山市高级中学教师于洁,先后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江苏省最美班主任、2024年“最美教师”等荣誉称号。

30余年杏坛深耕,她用心谱写着一曲曲教育之歌。于洁说:“师生一起闪闪发光,才是教育最美的风景。”

去到更多有需要的地方

2019年,已经50多岁的于洁,通过轮岗来到了位于昆山市最东边的农村中学——花桥集善中学,成为初二(1)班的第四任班主任。

第一堂语文课就给了她不小的冲击:学生们有的沉默发呆,有的窃窃私语,就是没有人能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

再深入了解,这个班级不仅课堂纪律松散、学生成绩不理想,甚至还出现过学生夜不归宿等现象。

对此,于洁决定改变自己的心态。通过观察与研究,她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通过公开表扬的方式,激励他们效仿优秀课堂表现。”

“今天我要表扬谁”“今天于老师要向谁学习”……在各式各样的奖励中,孩子们找到了榜样。“课堂安静下来了,学习氛围浓厚了,孩子们的心也开始定下来了。”

为了打造更有趣味的班级环境,于洁还自费布置了教室:给窗户安上了可以遮挡阳光的纱窗,在教室后方添置了存放个人物品的小柜子,在走廊栏杆上张贴孩子们的优秀试卷和作文。

一年多后,在于洁的耐心陪伴下,当初的“问题班级”成为昆山市优秀班集体。

其实,在昆山市最初推行教师轮岗制度之时,于洁的名字并未出现在名单之上,但她始终怀揣着对教育规律的执着追求:“离开城市来到农村,我总结的教学方法还能不能用得上?”带着反思,于洁从2013年起不断申请参与轮岗,终于在6年后成功如愿。“我相信,只有各种生源都教过,才会对教育有更全面的认识。”

这些年,为了探索出普遍适用于城区生源优质校与农村生源薄弱校之间共通的教育方法,于洁成为一只“候鸟”。“最南边的淀山湖中学、最西边的正仪中学我都已经去过了。今年,我还将去到最北边的费俊龙中学,完成在昆山全市农村中学的闭环式轮岗工作。”

悦纳每一个孩子的不同

在于洁接手过的班级中,有个叫然然的学生,平日里与父母、同学都少有深入交流。渐渐地,厌学情绪如野草般滋生。

“为了重新点燃她对班级的归属感,我把班级小超市的进货任务交给了然然和家人,并告诉她:‘我们的班级离不开你,这个小超市需要你来守护。’”于洁说。

有了信赖,然然不再旷课。一学期后,于洁欣慰地看到,然然不仅提升了集体责任感,更在考试中因成绩进步突出而获得了班级表彰。

在和更多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于洁发现,部分学生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内心也相对封闭。

“只有像亲人一样对待他们,才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继而激发他们提高学习成绩的动力。”于洁决定,从生活细微之处给予这些孩子关心和帮助。

因为患有孤独症,学生小鹏经常不受控制地在课堂上满地打滚、大喊大叫,同学们害怕和他接触,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比不上同龄人。

但在于洁看来,这些行为不过是小鹏因为长期缺乏关注的正常外在表现。“他和其他孩子一样,需要来自成年人的鼓励。”

在发现小鹏对细节有着超乎常人的执着后,于洁让他负责管理教室里的绿萝。每天,小鹏都会小心翼翼地给盆栽松土、浇水。那些原本并不引人注目的绿植,在小鹏的精心呵护下,变得生机勃勃。不少同学也注意到了这个默默付出的身影,尝试和小鹏一起打理绿萝。

“孩子有了爱好,我也经常表扬他的付出。”渐渐地,小鹏打开了心扉,减少了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有效缓解。

“教育并不是抓着学生去承认、改变错误。作为教师,我们要真心接纳每一个孩子的不同,用真心和尊重来推动学生的进步。”

在引导更多孩子认识自我之美的过程中,于洁也在不断地找寻着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完美的成绩并不是一名班主任的最终目标。在教育中渡人渡己,这才是我一直以来的坚守。”

让年轻老师走得更稳

“于老师,我最近参加了主题班会比赛,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您能不能给我们分享一下,怎样才能讲出一节出彩的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屏幕那端,一名来自湖南省的教师向于洁求助。

隔着网线,于洁耐心地为他指点迷津:“安全教育这个主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门道。”她清晰而深入的讲解,让不少参与讨论的年轻教师豁然开朗。

于洁说,为了让自己总结的工作经验能够辐射到更多地区,从2012年以来,每周三晚上8点到10点,她都会雷打不动地通过网络会议向近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师,分享自己作为班主任的带班方法。

“于老师经常给我们讲很多干货,让我明白了如何更好地实施正面管教理念。”

“通过和于老师的交流,我不但学会了怎样设身处地地关怀学生,更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

为了帮助更多一线教师做好教育工作,于洁还利用双休日和假期的时间,在全国各地作班主任讲座、为各个培训班的学员讲课、和年轻教师们一起探讨教育管理问题。

“过程很辛苦,但我很快乐。我想告诉更多的教师,教育者无须害怕问题和失败。只要我们少一些功利心,多一些正能量,就能坚持做好平凡的教育事。”于洁笑着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8日 第03版

作者:本报记者 胡若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