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中共贵州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共同组织开展“2025年贵州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我们的数字课’资源征集评选活动”,秉持全民参与、创新引领、优质实效、普惠共享的理念,征集一批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资源,促进交流互鉴,加快提升我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整体水平。
一、征集范围
面向全社会开放,包括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自由职业者、在校学生等。
二、征集方向
1.乡村振兴。聚焦农业数字化生产、农村智慧管理、农产品电商等领域,推动数字技术与农业产业链深度融合,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2.生活服务。探索数字生活新应用、新场景,提升老年人、残疾人、农民、青少年、儿童等重点群体数字生活技能,便捷民众生活的实践作品。
3.工作增效。为基层增效减负,助力企业数字化生产、优化管理降本增效,赋能劳动者就业创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等实践作品。
4.教育拓展。丰富数字教育资源供给、推动资源开放共享,开展数字化学习、培训及考核服务,研发相关线上课程平台与智能学习辅助工具的实践作品。
5.数字赋能。创新解读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政策,普及数字技能知识,传播数字文明理念,营造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
6.网络安全。增强全民对网络谣言、电信诈骗、信息窃取等不法行为的辨别能力和安全防护技能。
7.其他。其他助力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实践作品。
三、征集内容
(一)征集时间
即日起至5月10日
(二)征集类型
类型不限(包括但不限于视频类、课件类、小程序等);除视频类参选资源,其他形式的参选资源均需附解说视频。
(三)征集组别
所有参加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面向企事业单位,须以单位名义参赛,可多家单位联合参赛;B组以团队或个人名义参赛;C组以各类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在校学生名义参赛。具体参赛资格要求:
1.A组(社会组):所有参赛单位(企业、事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应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或依法设置,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如多家单位联合参赛,须明确参赛牵头单位。
2.B组(个人组):所有参赛人员应为年满18岁的自然人,遵纪守法、无不良记录。如以团队名义参赛,须明确团队负责人。
3.C组(校园组):所有参赛主体应为在校学生(包括但不限于本科生、研究生、专科生)。
注:校园组参赛请扫描学生证作为参赛附件
四、报送要求
1.申报作品应具有良好的示范性、创新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推广性等,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效果较为明显的作品。
2.申报作品符合相关法规、政策、标准和知识产权规定,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内容,可向社会公开、共享。
3.参评作品中一律不得标注参评人姓名、参评单位名称、制作单位标志等与作品内容无关的信息。
4.参评者应保证所提交作品为原创作品,对作品拥有完整的著作权和版权,并保证所提交的作品不侵犯第三人的包括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在内的合法权益。
5.主办方对获奖作品有权在公益交流以及相关活动和资料中使用(包括印制光盘、编辑画册或用于展览、宣传、对外交流等),不支付作者稿酬,作者享有署名权。
6.申报材料应客观真实、主题明确、逻辑清晰、佐证充分,字数在4000字以内。若有视频(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文件大小为500M以内)、图片(分辨率不小于1920×1080)、长图文等资料请以百度网盘链接形式提交。视频文件需为H.264编码的MP4格式,帧率25/30fps;字幕采用简体中文;内容不得添加水印、商业广告或第三方版权素材(含配乐、字体等)。
7.使用AI技术生成的作品需注明“AI生成”。
五、报送方式
请报送单位或个人认真填写《2025年贵州省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我们的数字课”资源征集申报表》《作品授权及原创承诺书》《作品清单》(详见附件1、2、3),并将PDF盖章扫描版和Word文字版申报材料发送至邮箱gzsszsyyjnts@163.com,按照“作品名称-申报方向-单位名称”方式命名。
注:若为个人申报者,需在申报表“报送人签字(盖手印)”处签字并按压本人手印,以此作为个人申报的有效确认方式。
六、征集流程
(一)作品申报:相关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各类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平台等进行作品申报。
(二)作品初筛:对申报作品进行完备性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作品进入评审阶段。
(三)评审阶段:汇总参赛者提交的作品,根据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维度,组织相关评审团经初赛和决赛两轮评审,评选出各类奖项。
注:初赛形式为专家对作品进行线上评审,决赛形式为参赛者进行线下现场教学演示+答辩。
(四)报审公示:评审得出的结果报请相关部门审核,确认无误后在省级主流媒体平台上予以公示。
七、奖项设置
本次活动依据参赛组别,划分为A组(社会组)、B组(个人组)、C组(校园组)。三组别各自设立奖项如下:
(一)优秀作品奖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整体活动累计评选33部获奖作品,对获奖者将颁发奖杯与荣誉证书。
(二)优秀组织奖
专设优秀组织奖不低于3名,组织统一参赛的单位均可参评,获奖单位将被授予组织奖牌匾。
(三)优秀指导奖
C组(校园组)一、二、三等奖作品的指导老师参评本奖。
活动联系人及方式:
秦弘 0851-85377537 18685164320
报名材料获取方式:
方式1:点击附件下载报名材料
附件1.《申报表》
附件2.《作品授权及原创承诺书》
附件3.《作品清单》
方式2: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报名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