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王海荣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近日联合深圳市卫健委、市场监管局、医保局等部门印发《深圳市全链条支持医药和医疗器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旨在大力发展医药和医疗器械研发经济,全链条支持产业快速发展做大做强。4月7日,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对外公布了《若干措施》的具体内容。
据了解,新政策围绕研发创新、人工智能应用、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生产制造、推广应用、企业出海、人才与金融赋能、投资促进等9大方面,共推出32条政策措施。
《若干措施》聚焦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全链条环节,和国家、省关于创新药械全链条支持的工作要求一脉相承。覆盖新技术新赛道新业态,对近年来涌现的“人工智能+”药械、生物制造、细胞与基因治疗、宠物药械、罕见病药、中医药、药械产品出海等新技术新赛道新业态,提出专项全链条支持举措。
其中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及药械研发领域应用方面,支持建设人工智能辅助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聚焦新药靶点挖掘与验证、药物发现与设计、新型药物筛选、用药安全仿真分析等药物研发环节,加快大模型、核心算法、专业软件等前沿技术更新,支持建设药物高通量筛选、下一代抗体药物发现、智能小分子新药合成、中药研发和中医智能诊治、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发、临床试验智能化管理等一批人工智能药械研发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及重大产业项目。支持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应用,围绕底盘细胞改造、酶制剂开发、精准发酵等环节,布局建设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相关重大公共服务平台。
与此同时,培育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生物制造及药械研发新业态。支持创新企业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及药械研发服务平台加强合作,企业委托开展基因编辑效率提升、代谢途径优化、蛋白质设计等生物制造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功能预测、基因编辑设计、递送载体构建、自动化高通量筛选等创新药物研发和验证评价,以及高端治疗装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或独立软件开发等创新医疗器械开发,按照研发合同费用的15%给予委托研发企业支持,单个企业每年支持不超过200万元。
新政策全面支持医药研发和引进。聚焦核酸药物、蛋白和多肽药物、细胞药物、微生物药物、小分子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等方向,引进或培育一批创新药成果。对完成临床试验并实现上市的1类创新药,面向其Ⅰ期、Ⅱ期、Ⅲ期临床试验研发环节,分别给予最高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资金奖励。
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是深圳重点布局和打造的“20+8”产业集群,2024年,深圳市医药产业产值近550亿元,创历史新高。当前,深圳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正处于提质换档的关键时期,《深圳市培育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建设成为全球知名的创新药研发中心和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高地,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