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萌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在全球迅猛发展,主要大国纷纷抢抓先机,欧洲在AI发展竞赛中已经稍显落后。作为欧盟中的科技强国,法国率先推出国家战略,通过积聚创新发展动能,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展现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和雄心。
斯坦福大学《2024 全球人工智能实力排行榜》显示,2023年总体排名分列前三的分别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仅排在第13位。但到2024年,法国排名跃升至第六位,在政策与治理、教育、基础设施排名方面表现强劲。包括字母表公司(Alphabet)、Meta、OpenAI等国际科技巨头均选择在法设立研发中心。
在改善发展环境外,法国AI发展国家战略在独角兽企业孵化方面也开始初显成效。法国如今已拥有欧盟第一大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数量自2021年来实现翻倍,目前已突破1000家,头部企业米斯特拉尔(Mistral AI)推出的大语言模型“Le Chat”,响应和处理速度达到ChatGPT 4o的近四倍、DeepSeek R1的逾两倍,在部分性能上已实现对行业领跑者的“弯道超车”。这反映出法国AI发展的良好潜力。
法国AI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战略自主、优质人才资源以及基础设施条件三方面。
首先,自戴高乐时代起,法国就秉承相对独立的外交路线,有拒绝成为附庸的“习惯”。现任总统马克龙更将AI列为“法国2030计划”核心投资领域,力促法国乃至欧洲在AI领域成为中美之外的“世界第三极”。在走AI自主发展的路线方面,法国的决心显而易见。
其次,法国在基础教育和后备人才方面的长期积累,正成为AI发展的一座“富矿”。数学是AI发展的基础性学科,而法国正精于此道:法国的数学界最高奖项“菲尔兹奖”得主有13人,数量仅次于美国,远超其他国家。同时,法国有200多所工程师院校,每年培养近3.8万名工程师,且只有全法前10%的优秀高中理科毕业生才有资格报考,学生经过预科学习及各种考试后才能入学深造。这样的培养体系,带来了一批在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方面有深厚功底的人才储备。
最后,作为欧洲最大的电力净出口国,法国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有效保障了算力设施、特别是高耗能数据中心的运转需求。此外,作为欧洲互联网枢纽,法国90%的光纤覆盖率和连接北美、非洲和亚洲的海底光缆网络,为该国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三方面因素共同构成了法国在全球AI发展浪潮中的独特竞争力。
但客观来说,法国AI发展也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的掣肘。第一,英伟达占据图形处理单元(GPU)市场总份额的88%,主导了全球供应,而法国本土企业实力不足,导致法国在算力核心硬件领域不得不高度对美依赖。第二,有限的市场规模制约了法国AI产业的商业化潜力。数据显示,2023年法国AI市场约占欧洲的17.3%,这一数字落后于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同美国和中国相比则相差更大。第三,欧盟对AI发展与应用制定了严格的监管框架,法国AI初创企业在技术开发等方面要承受更高的合规成本,进一步抑制了法国初创企业的创新活力。
在当前美国凭借OpenAI、谷歌等科技巨头的技术积累领跑AI研发,中国依托战略支持和巨大市场获得产业化落地和创新优势的总体格局下,法国能否引领欧洲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世界第三极”,取决于其能否整合欧盟资源、突破现有瓶颈,在中美技术竞争中找到差异化路径。
目前,欧盟已提出要加强对高质量数据的访问,将来源不同的高质量数据整合,供欧洲“AI超级工厂”使用。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法国市场规模有限的困境。但在隐私标准和优先事项不同的欧盟内部,法国在进一步整合欧盟统一大市场资源上阻力重重。而在探索降低对美依赖上,法国在巴黎人工智能行动峰会召开前夕,动员了投资1090亿欧元用于提升本土算力及研发能力。但具体成效如何,仍有待观察。
不过,在探寻差异化竞争路径、搭建规范与治理体系上,法国似乎颇具心得:法国国务秘书克拉拉·沙帕关于开辟重视伦理、俭省和包容的“人工智能第三条道路”的言论,凸显了法国在国际AI标准和规则制定上的野心。法国通过外交沟通、协调达成的一系列文件,也确实成为法国在参与AI国际规则制定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方面的重大进展。但从长远看,法国若想实现成为“第三极”的目标,摆脱现有路径依赖,通过技术交流与投融资合作,切实构建起能够支撑技术迭代与产业落地的AI发展基本盘,是在“玩规则”“卡标准”外更为重要的优先事项。(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