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东北夫妻淮安创业称遭“刁难” 舆情反转后地方如何挽回城市形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6:19:00    

近期,一对东北夫妻在网络发布视频,自称以200万元的启动资金在江苏省淮安市创业开烧烤店,疑似遭到房东“刁难”,店内频繁跳闸停电,以致亏损闭店返乡。该事件话题延烧至对营商环境的讨论,同时也引发了“抹黑城市形象”“煽动舆论”等质疑。








地方营商环境被质疑
文旅账号同遭波及


事件发酵后,舆论第一时间指向对当地营商环境、创业风险、商业契约精神的质疑。而随着“吃饱饭,加满油,路过淮南别停留”“绕过淮安别停留”等破坏城市观感的负面杂音不断增多,淮安当地文旅部门也被卷入争议。抖音账号“淮安文旅”一时间成为网民的情绪出口,评论区负面杂音偶发。此外,还有观点结合当事夫妻来自东北的身份信息,将话题向地域对立延伸。


3月27日,@正在新闻 报道显示,当事夫妇向淮安道歉并感谢当地有关部门,双方已达成协议退还4万元押金及3650元电费。

3月30日,江苏淮安市清江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淮海分局对此事发布情况通报称,店铺营业期间停电系过负荷超容量用电导致;经属地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该商户离开淮安前已与商管公司就预缴电费和押金退还达成一致并签署协议。


该回应虽然明确了网曝事件的具体解决措施和处理结果,但当地仍被批评对外来创业者缺乏应有的保障,引申出“淮安创业试错成本过高”的解读,导致地方政府持续承压。如有评论讽刺称,“投资200多万,退还了4万押金和3650元电费,值得表扬,这投资回报率蛮高的,电费还有零有整给个赞”。


“绑架城市形象”“煽动舆论”质疑
加剧舆论场割裂







当事商户致歉澄清、官方发布情况通报,却并未能平息此前当事商户发出的诸如“我只想平安到家”“想连夜走”等影射性言论带来的持续争议。相关言论在加剧舆论偏见的同时,也增加了公众对纠纷严重后果的想象,给淮安当地舆论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有自媒体批评当事商家转移责任,认为其“用200万投资失败绑架城市形象”。如有评论称,“不能证明倒闭原因全赖停电的情况下,就把赔200万的大帽子扣到房东身上,甚至还模棱两可地内涵经营环境”。


此外,部分舆论对商户将200万元损失全部推至电压问题表示质疑,担忧此类“赛博同情心”会干扰地方处理商业纠纷的公平性。如有知情人指出当事商家前期考察存在重大疏漏,未核实商铺电力资质,盲目依赖品牌方承诺等。还有网民评论直言,(当事商家)这种不负责的言论就是在理亏的情况下撇清关系、责任转移,甚至是为直播铺路。


细究来看,除了商户的退租纠纷,该事件背后还蕴藏着商户与消费者如何退还预付资金的潜在风险。同时,随着网络讨论进一步深入,有声音开始批评商户“煽动舆论”,认为“若房东确有违约行为,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而非在网络煽动舆论”。从舆论反馈来看,此类事件不仅会在反复“自证”中不断发酵,更是很难在短时间由内及外纠偏,由此对城市形象和招商引资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个体商户的“网言网语”是把双刃剑


此次“开店遭房东刁难”的话题持续扩散,类似“弱势创业者遭欺压”的话题热度不断攀高,悲情叙事随着“炒作”质疑等,逐步演变为一场舆论反转的争议,反映出网络舆情中信息片面性与理性求证的重要性。


近年来,营商环境日益成为考量区域竞争力的重要砝码,而市场主体的口碑即已成为检验营商环境的最佳指标之一。由此看来,市场主体的“网言网语”已并非单纯是网络利剑,也可能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民间背书。


例如,2023年2月,一则在无锡创业的东北大哥“老李”点赞当地营商环境的抖音视频冲上热搜,短时间内就收获了数百万观看量和数十万点赞。据悉,当事人的餐饮店由于没接通天然气管道,店铺面临不能开火的难题。当地街道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仅用10分钟便拿出方案: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暂时使用瓶装液化气。有观点认为,这不仅是当地营商环境“速度”与“温度”的体现,也是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缩影。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民有所呼,我有所应,10分钟的处理速度,背后是为民办事的暖心温度,为贴心的营商服务点赞”。有网民留言称,“这视频比招商引资还厉害”“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土壤,可以孕育万物”。


又如,2025年3月,浙江杭州萧山区北干街道春江悦茗小区洗车店老板点赞当地政府出钱为他的店改造排污设施。据报道,萧山区“污水零直排”提质增效项目将洗车店、餐饮店等都考虑在内,让广大商户从中受益。舆论场中,“政府出钱、出人、出力”“一个地方富不富,要看做小生意的人好不好”等讨论声成为焦点。舆论关注到,“倒贴执法”并非执法人员自掏腰包,而是变罚单思维为主动投入资源、提供服务,帮助执法对象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执法目的与社会效果双赢。正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政府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用服务的暖心增强企业的信心。


“营商环境,市场主体说好才是真的好”。个体工商户、企业经营者对于营商环境的获得感,通常与政策执行、政务服务强关联。个体商户的体验感在舆论的窥视下极易被关联基层治理能力放大讨论。鉴于此,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要主动担责、负责到底,针对实际问题发力解决,托举经营主体;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完善市场监管、调解纠纷机制,完善舆情应对等相关工作,不断塑造营商环境在舆论场上的正面形象,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底气、锻造舆论基本支撑面。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