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长江养活了咱,咱得护它一辈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4:39:00    

【一线讲述】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重庆江津人,从小在长江边长大,对长江有着特殊的感情。每天漫步在长江边,看着鱼群跃出水面,红嘴鸥翩跹而至,在江面划出优美的弧线时,我就特别开心。

这样的美丽生态景象,却来之不易。曾经,在离我家最近的那片水域,存在着非法捕捞。十几年前,我从外地回到家乡时,发现长江“空了”,江面漂着翻白的鱼苗。

2014年,江津区油溪镇政府号召群众参与志愿护渔,保护长江生态。我从小水性好,又是退伍军人,总觉得该为母亲河做点什么,于是成了一名护渔志愿者。记得有次深夜蹲守,我亲眼见到一条电鱼船过后,江面浮起白花花一片被电死的鱼苗。我感到特别气愤,直追电鱼船,并制服了非法捕捞者。

2020年,江津全面推行长江禁渔政策,油溪镇实施“网格化+河长制”管理模式,将127公里江岸划分为15个责任区,由镇村干部担任河长。每周二“巡河日”,总能看到他们沿江巡查。油溪镇党委书记李新常说:“保护长江不是口号,要落实到每一米岸线上。”

最让我感动的是油溪镇群众的转变。老渔民杨才君曾是出了名的“捕鱼能手”,如今成了义务巡护员。镇政府为他配备了对讲机、救生衣等装备,每月还组织专业培训。老杨觉得巡江更有成就感。如今,镇上的餐馆也自发成立了“护鱼联盟”,拒绝售卖野生鱼,还在菜单上印上“保护长江,从我做起”。

油溪镇的变化,是当地生态改善的缩影。如今江津区龙华镇还建起移动式珍稀鱼类收容救护中心,15公里江岸被纳入重点巡护范围。

当地政府还在丁家沱铺设了10万平方米的人工鱼巢。每年2到4月,成群的鱼儿来这里产卵。今年春天,当观测到近万尾鱼苗在这里孵化成功时,我们都为鱼儿有良好的生存环境而高兴。

与油溪镇相邻的龙华镇华寺村,建起了保护野生鱼类的研学基地。在这里时常能看到小学生们放学后,蹲在岸边数鱼卵。在研学基地的大厅,陈列着我当年追捕非法捕捞所用的“渔保001”号船。听我讲起追捕非法捕捞者的故事,孩子们说:“我也想成为长江的保护者!”如今,这些孩子组成了“小小护渔队”,周末常来江边清理垃圾。我们特别欣慰:守护好长江的种子已经播撒在孩子们的心里。

如今,长江鲟、红嘴鸥回来了,AI监控、无人机也用上了。但我和队员们还坚持每天3次巡护,风雨无阻。有人问:“图啥?”我说:“小时候爷爷教我,长江养活了咱,咱得护它一辈子。”

(本报记者黄汉鑫、李宏采访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