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
市新闻办召开
建设“日照绿茶茶庄”新闻发布会
介绍“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方面的有关情况
日照是我国高纬度地区面积最大的优质茶产区,全市茶园总面积30万亩,分布在43个乡镇、867个村庄,茶叶从业人员30余万人,年产干毛茶2.15万吨、总产值42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首位。“日照绿茶”品牌价值突破62亿元,首次进入《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TOP50》榜单,在《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指数报告》中排名上升至第16位。
日照绿茶整体发展优势明显,但也清醒地认识到,日照绿茶的优异品质价值未能在高端品牌的市场竞争中对等体现。学习借鉴法国葡萄酒庄园模式,打造日照绿茶茶庄,实现质优价优,是日照绿茶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去年,市委、市政府印发《日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日办发电〔2024〕49号),提出:“鼓励发展日照绿茶茶庄模式”。市农业农村局积极对接茶企、听取建议;邀请相关茶叶专家,研讨制定茶庄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扎实推动日照绿茶茶庄建设。
一、茶庄建设总体目标
根据《日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总体部署,按照《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技术规范》,构建产加销一体化闭环管理模式,从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各环节执行高于国家标准的日照绿茶茶庄标准体系,对茶庄绿茶园实行标准化闭环管理。实行严格的标准认证和品质分级管理,推行日照绿茶茶标追溯,强化质量监管,打造兼具高品质与高端品牌价值的日照绿茶产品。
二、茶庄评选标准
茶庄建设属全省首创,为保证评选效果,制定了茶庄技术规范和评价办法。一是制定了《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技术规范》。明确了茶庄是以产业为主导,集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及研学休闲等为一体的场所。对茶庄的规划建设、生态环境、茶树种植、茶叶加工、流通销售、文化产品展示等进行了规范明确。以《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技术规范》为核心,还配套了《生态茶园规划建设规范》《茶园栽培管理技术规程》《茶园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茶庄绿茶质量标准》《名优绿茶加工技术规程》《成龄茶园高效简约越冬防护技术规程》《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范》等7项技术标准,重点对茶庄生态建设中林木覆盖率不低于70%、土壤生态中有机质含量大于20g/kg、越冬防护技术中茶林合理间作、茶叶品质中氨基酸含量大于4%、绿色防控技术中的“春虫秋防”以及全程可视化溯源等,作了具体详细的规定。二是制定了《日照绿茶茶庄建设评价办法》。规定了茶庄创建必要的条件,申请茶庄认定的茶企须符合7项要求,主要是茶企的自有茶园面积不低于150亩,茶企要取得绿色食品以上及QS质量安全体系认证,近三年未发生产品质量问题、企业失信及负面新闻报道等不良记录。制定了茶庄的评价内容,主要涉及茶庄的规划建设、生态环境、加工区、展示区、体验与品饮区建设评价及企业影响力评价等6个方面。每项评价赋予不同分值,这其中重点考虑了茶园生态、产加销一体化建设,以及企业的综合发展实力等。
三、茶庄评选过程及评选结果
《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以来,市农业农村局即着手“日照绿茶茶庄”建设的筹备工作。3月23日,邀请福建农科院茶叶所、省农科院茶叶所等5名省内外茶叶专家,对前期起草的《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技术规范》、日照绿茶茶庄建设评价办法、必备条件和评分标准进行审核确定,并形成《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指导意见》。3月24日,发布日照绿茶茶庄认定通知,共有31家企业提交的材料符合报名要求。4月5日,邀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省农业农村厅等7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茶庄评价委员会,审议通过《日照绿茶茶庄建设评价办法》,制定了茶庄必须执行的《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技术规范》等8项标准。通过材料审核和实地考察,共有12家茶企纳入“日照绿茶茶庄”首批创建名单。4月7日,在日照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推进会上,公布首批“日照绿茶茶庄”公示名单,市农业农村局微信公众号也同步公示。截至公示日期,没有收到任何社会意见。
现将第一批12家“日照绿茶茶庄”创建企业予以公布:
1.山东省五莲县富园茶场
2.山东浏园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3.日照南湖马陵春茶业有限公司
4.浮来青集团有限公司
5.瀚林春(山东)茶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6.山东日照碧波茶业有限公司
7.日照市众润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8.横山天湖集团有限公司
9.日照御海湾茶博园有限公司
10.日照市林苑茶业有限公司
11.日照绿茶集团有限公司
12.日照市御园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四、下步推进措施
一是注重发挥行业自律,确保茶庄标准落地。指导日照市茶叶协会成立茶庄专门委员会,负责对茶庄的种植、加工及销售等环节进行年度考评,提高行业自律能力。实施严格的标准认证与品质分级管理,明确“茶庄绿茶”仅使用立夏前的鲜叶原料,仅设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同时,茶庄实行淘汰机制,维护行业整体质量。
二是严格闭环监管,实行核量赋码、贴标溯源。所有茶庄须配套建设茶叶质量溯源系统,根据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品等级,按“春茶4斤鲜叶赋1斤干茶码”标准,核定分发“茶庄绿茶”溯源二维码,“茶庄绿茶”必须贴标上市,确保全程可溯。市茶科院对茶庄进行技术指导,研制茶庄绿茶标准茶样,茶庄品牌标识加注“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院监制”,进行专业背书。
三是加强宣传推介,提高日照绿茶茶庄知名度。做好央媒和省媒主流平台推介,近期央视《人在草木间》栏目将到我市进行取景拍摄,全方位呈现茶庄自然生态景观与茶叶标准化加工工艺流程。联合市级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对茶庄模式进行深度报道,同步制作日照绿茶茶庄专题宣传片。用好网络新媒体、自媒体,讲好“日照绿茶茶庄”故事。
目前,我市已评选出首批12家“日照绿茶茶庄”,“日照绿茶茶庄”有哪些鲜明特点?
首批“日照绿茶茶庄”是经过专家严格审核选拔的,具备以下鲜明特点。
一是标准严格。企业必须满足规模达标(150亩以上)、安全认证、诚信经营等6个前置条件,并严格执行《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技术规范》等8项标准。譬如土壤有机质含量要大于20g/kg,这是保证产品优质的前提。
二是管理闭环。茶庄要从生产、加工到流通销售各环节建立完整的标准体系,执行严格的品质认定、分级管理,全程实行可视化溯源、闭环管理。譬如品质分级管理,茶庄绿茶只认定立夏前的鲜叶原料,只设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
三是生态优越。在茶庄建设标准上,重点考虑了茶园生态,要求茶园生态整体观感优美,实行合理的茶林间作,林木覆盖率达到70%以上。这既能体现茶庄特色,又能保证茶庄绿茶独特的风味特征。
四是专业背书。茶庄绿茶标准茶样由市茶科院研制,技术指导并为其背书,品牌标识加注“日照市茶叶科学研究院监制”。背书的前提是核量赋码,每个茶庄能产出多少茶庄绿茶,在日照绿茶溯源系统中都有定量。
五是产品优质。在对茶庄绿茶品质的要求上,执行了高于国家相关要求的标准,譬如《日照绿茶茶庄绿茶质量标准》中要求茶庄绿茶特级:水浸出物总量≥50%(国标≥34%)、游离氨基酸≥4%(国标≥2%)、水溶性碳水化合物≥3.9%(国标无要求)。“北方海岸”地理位置、优越的茶园生态、肥沃的土壤地力综合一起保证了茶庄绿茶优异的品质。
下一步如何规范日照绿茶茶庄产加销行为,实现闭环管理?
实现“日照绿茶茶庄”产加销闭环管理是保障产品质量、维护品牌信誉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关键。针对日照绿茶茶庄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闭环管理体系。
一是按标规范生产。目前,围绕“日照绿茶茶庄”产加销一体化,已经制定8项技术标准。这些技术标准在茶庄是强制执行的,并由市茶科院、市茶叶协会进行监督管理,如发现企业有违规生产现象,将启动淘汰机制。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也会主动靠前服务,加强对茶庄的组织指导。
二是强化内部监管。下步,随着“日照绿茶茶庄”的运行发展,还要引导茶庄在市茶叶协会的框架下,成立茶庄专门委员会,提高茶庄自我监督管理能力。每个茶庄的规范生产、运行状况,委员会要作出年度考评;每个茶庄的产品,委员会都要进行品质认定、等级划分及统一核价,确保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
三是严格核量赋码。根据茶庄绿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品等级,按照春茶4斤鲜叶赋1斤干茶码的标准,核定分发“茶庄绿茶”溯源二维码数量,供茶庄使用。
四是实行贴标溯源。全面规范茶庄产加销行为,茶庄都要配套建设茶叶质量溯源系统,“茶庄绿茶”必须贴标上市,实现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过程的可视化溯源。
五是加强质量管控。茶庄可自主选择使用胶体金快速检测设备,对每日采摘鲜叶进行农残检测;或选择使用质谱农残快速筛查,对每批次干茶进行检测,切实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建立一套高于国家标准的“日照绿茶茶庄”标准体系,如何理解?
“日照绿茶茶庄”标准是团体标准,是专门为茶庄健康发展量身打造的。主要目的是要突出茶庄自身特色、规范产加销行为、提升产品质量及打造高端品牌等,因此涉及的具体技术指标要从严从高。高于国家标准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产品质量指标高于国家标准相关要求。譬如能体现产品质量的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保健功能的EGCG,茶庄绿茶特级要求分别大于等于50%、4%、3.9%、7%;而现行的GB/T 14456分别要求大于等于34%、2%,水溶性碳水化合物、EGCG不做具体要求。这种指标不是随便就能达到的,可以充分体现“茶庄绿茶”的高贵品质。
二是生产技术指标执行国家相关标准的最高指标。譬如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土壤有机质,是决定茶叶滋味浓度、风味特征的重要因子。茶庄土壤有机质含量要求大于20g/kg,这是NY/T 391中规定的园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级指标。
三是相关生产管理的标准是实践创新。目前,茶庄还是一种比较新的发展模式,没有相关国家标准可以参考。譬如《日照绿茶茶庄建设技术规范》要求的茶林合理间作,是为了丰富茶园生态,实现茶树自然安全越冬,提高产品质量,这是首创的,也是符合北方茶区生产实际的。另外,茶庄要求全程建立可视化溯源系统,主要是为了保证产加销的闭环管理,这也是日照的创新。
来源:日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