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门户形象焕新 一抹新绿添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0:11:00    

潮阳区西胪镇尖山村以“四小园”建设为重要抓手,调动广大干群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受访者供图

推广“积分+”,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鼓励开展“四小园”和“美丽庭院”建设,见缝插针建设口袋公园、小游园、微绿地;推进重要道路沿途风貌整治提升,精心谋划打造一批示范线路……近一个月来,汕头市潮阳区围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开展一系列攻坚行动,各地各部门在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的过程中积极展现新作为。

今年是“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潮阳区作为汕头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区县,如何答好人居环境整治这道“优先题”“必答题”,持续在优化环境上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为如期实现目标成效打下坚实基础?答案就藏在城乡变化中。

●南方日报记者 黄嘉锋 通讯员 肖树鹏 李盛和

积分制调动村民积极性

4月9日,潮阳区金灶镇花园村“积分超市”正式上线,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等工作,实行积分兑换日常用品,有力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当天下午,花园村花园学校的50多名学生来到花园村体育公园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用自己的双手为美化家园贡献力量。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凭借参与活动获得的积分,在现场兑换到了“积分超市”发出的首批礼品,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积分超市”设置在花园村党群服务中心,超市商品由深圳市城市交通协会捐赠提供,由花园村村民小组负责管理运行。目前,花园村根据该村实际情况,设计出一系列积分项目,并设定明确的评分标准和分值范围。

“工作队积极推动‘积分超市’上线,通过积分制提高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金灶镇工作队队员、花园村驻村第一书记许振峰表示,在推动积分制实践中,他们先以学校为切入口,通过学生小手拉大手,带动家里大人一起参与到村庄美丽清洁活动中来。

从“被动整治”到“主动守护”,花园村以“积分超市”小支点撬动乡村治理大格局。“积分超市”的上线,开启了花园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模式,激励着更多干群加入环境整治的行列,共同为打造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这是花园村的一项创新举措。在此之前,花园村紧抓“百千万工程”实施机遇,聚焦美环境、惠民生、兴产业,制定典型村培育任务责任清单,将新建农房管控、“六乱”整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化动员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累计完成“三线”整治2.4公里、农房风貌提升206间,种植各类苗木3000多株,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今年春节期间,花园村油菜花田更是吸引超过10万人前来参观,而在如此大的人流压力下,花园村始终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治,这背后不仅是党员干部的带头付出、维持秩序,也有花园村群众的自觉自律、广泛参与。

当前,花园村的有益探索和实践,正在全区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日前,潮阳区召开全区“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会,动员全区各级各部门找差距、明举措,全面掀起“百千万工程”的攻坚热潮。并明确提出要用好村规民约,推广“积分+”、随手拍、红黑榜等有效做法,督促村民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和细则,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

见缝插绿开展绿化美化

在潮阳区开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攻坚行动中,各地积极强化典型培育,见缝插绿开展绿化美化,纷纷推动“四小园”和“美丽庭院”建设,以点带面推动城乡整体环境优化提升。

如西胪镇尖山村以省典型村培育为机遇,制定《尖山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案》,采用“党建引领、干群联动、村民参与”的模式,由党员干部主动认领巷道、沟渠等重点整治区域,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带动村民主动清理房前屋后的杂物、乱搭建物。

与此同时,尖山村以“四小园”建设为重要抓手,对村内的边角地块和长期被忽视的闲置地进行规划,建成充满生机的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持续美化村庄环境,成为村民茶余饭后休闲的好去处。

和平镇新和社区也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4月11日,和平镇机关干部与新和社区党员干部、群众来到新和牡丹工业园种下一排绿萝,为社区增添一抹新绿。

据了解,新和社区按照“绿化一张图”进行增绿补绿,累计种植各类苗木3161株,并因地制宜打造“四小园”5个,不断提高社区绿化覆盖率。尤其是近年来通过完善捐赠工作机制,发动社会力量筹措资金500多万元,先后建设堂前洋池剪力墙及周边绿道,提升新和体育健身广场停车场及周边环境,实施河头角堤围风貌提升工程、东侧公园绿化等,实现了人居环境的显著改善。目前,该社区还计划建设堂前洋片区及西区广场提质升级项目,并充分利用社区范围内边角荒地打造“四小园”,推动社区绿美生态建设。

而在铜盂镇,连片的丝苗米稻田“绿”与人文景观“美”交相辉映,描绘出一幅农村田园风光画卷。该镇以蔡楚生故居为核心,串点成线打造“千年水乡、人文铜盂”文旅核心示范带。其中,位于核心景区的集星村,建成蔡楚生艺术广场、滨河绿道、滨河栈道,配套照明、绿化、休闲设施,串联蔡楚生故居、新桥民俗文化村及周边田园风光,联动新桥村丝苗米产业园,组团连片打造“艺术田园”文旅项目,为该镇绿美生态建设增添丰富内涵。

海门镇则以打造山海农耕乡村振兴示范带为主要抓手,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在房前屋后等区域“见缝插绿”,打造“四小园”生态景观,营造人人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推动门户形象焕新蝶变

推进重要道路沿途风貌整治提升,亦是潮阳区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攻坚行动的一项重要部署。该区大力推进高速公路、国省道、农村公路沿线绿化品质提升工作,精心谋划打造一批示范线路,让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公路成为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出行品质的亮丽风景线。

高速出入口是城市的“门户”,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目前,潮阳已完成潮阳区甬莞高速金灶收费站出入口、揭阳联络线西胪收费站出入口、潮汕环线高速河溪收费站出入口、汕湛高速潮阳北收费站出入口及汕湛高速潮阳东收费站出入口的绿化品质提升工作,这些城市窗口到处绿意盎然,“门户”形象焕新蝶变。

与此同时,潮阳区高度重视国省道重要节点打造,通过路面改造、预防性养护及市政化提升等方式,在国道228、省道234、省道237等路线种植紫荆花、香樟树、凤凰木等苗木,为国省道披上绿色大衣。

省级纵向帮扶工作队积极参与潮阳区绿美生态建设,按照“一镇一策”的思路,为潮阳区镇域交通提供优化提升方案,推进辖区内农村公路的完善和升级。结合各镇(街)的地域文化特色,对农村公路的绿化景观进行精心设计和打造,不仅提升各镇(街)农村公路的绿化水平,而且显著提高路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事实上,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需久久为功。这不仅是空间形态的融合,更是制度、文化与情感的深层联结。鉴于此,潮阳区正尝试以“系统思维”打破行政壁垒,以“人文温度”留住乡愁,以“科技赋能”激活潜力,努力让城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