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据媒体消息,知情人士称,北京华联集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可能将旗下奢侈品商场SKP卖给博裕资本。
引述知情人士报道,北京华联和博裕资本接近达成协议,将北京华联SKP负责管理和运营高端商场的业务,出售给博裕资本。此外,双方也在讨论出售SKP管理的商场物业。
知情人士披露,整个SKP奢侈品商场业务的估值可能在40亿至50亿美元之间。
SKP商场在中国备受欢迎,分布在北京、西安、成都和武汉,另有一家在杭州建设中。北京SKP的销售额蝉联多年中国商场销售额第一,在2023年实现营收265亿元人民币。
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西安和成都SKP的销售额分别为80亿元和55亿元人民币。
据悉,北京SKP,落成于2007年,原名北京新光天地,由“北京华联”和台湾“新光三越”联手打造的高端商业项目。2015年北京华联接过新光天地,正式更名为SKP。短短十年内,"北京 SKP"成为了全国最赚钱的购物商场。之所以称为“商场”,因为它既不是传统的百货,也不是现代购物中心,而是两者的结合。在北京东三环外,SKP商场可以说是仅次于央视大裤衩的地标,显赫的不是建筑外形,而是财富浓度。
资料显示,博裕资本由江志成、中国平安前总经理张子欣、美国德太投资有限公司(TPG资本)前中国区高管马雪征及前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合伙人童小幪于2010年9月先在香港创立,2011年在大陆落地。
其初期募集10亿美元基金,目前管理总资产近100亿美元,专注大中华区私募股权投资,位列中国顶级PE机构。
主要LP(有限合伙人):核心出资方为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控股,此外还有李嘉诚基金会--通过旗下投资平台间接出资。
来源:地产资管界
以上是市场传闻,北京华联方面尚未正式确认。关于此消息请DeepSeek做了一个合理性分析,仅供各位看官参考:
1. 博裕资本可能的战略布局意图
博裕资本近年来在消费零售领域动作频繁,此次传闻若属实,可能是其进一步拓展高端商业地产版图的重要举措。SKP作为中国顶级奢侈品商场,2022年销售额突破20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零售业前列,其稳定的现金流和高净值客户资源与博裕的投资偏好高度契合。此前,博裕已通过投资万物云(万科物业)、参与金科服务控股权收购(耗资超47亿港元),以及战略投资居然之家等泛地产项目,积累了丰富的商业运营经验。收购SKP或可与其现有物业资源形成协同效应,例如通过数字化改造或会员体系整合提升资产价值。
2.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近年来,私募资本对消费领域的关注持续升温,尤其是具备抗周期属性的高端零售资产。SKP的估值传闻(40亿至50亿美元)反映了其稀缺性,其在北京、西安、成都等核心城市的布局亦符合“消费下沉”趋势。博裕若成功收购,可能加速SKP的国际化扩张(如杭州在建项目),并借助其跨境投资经验引入更多国际品牌资源。此外,2023年博裕收购医疗器械公司秋时(估值6亿美元),显示出其对多领域优质资产的捕捉能力,SKP交易或为其消费赛道再添标杆案例。
3. 潜在挑战与风险
交易不确定性:目前北京华联与SKP方面均未正式确认交易,且涉及资产可能包含管理权与物业产权的双重转让,谈判复杂度较高。
整合难度:高端商场运营依赖精细化管理和品牌关系维护,博裕需平衡资本运作与专业运营团队的关系。参考其收购金科服务后推动独立第三方管理面积占比提升至71%的经验,或可复制类似模式优化SKP运营效率。
市场竞争:中国奢侈品零售市场面临电商分流与新兴商圈竞争压力,SKP需持续创新以保持优势,这对新股东的资本投入和战略决策能力提出考验。
4. 博裕资本的长期策略考量
博裕资本偏好通过控股或战略持股实现深度参与,例如在金科服务收购中通过多次交易最终控股。若此次交易达成,可能推动SKP从传统零售向“高端生活方式平台”转型,结合其医疗健康(如秋时)、科技(如早期投资的旷视科技)等领域的资源,探索跨界生态整合。此外,博裕曾主导阿里巴巴股权回购,其资本运作能力或为SKP未来的资本化路径(如分拆上市)提供支持。
总结
此次传闻若成真,将是博裕资本在消费领域的一次标志性布局,既符合其“投资高增长行业头部企业”的一贯策略,也映射出资本对高端实体零售长期价值的认可。然而,交易细节、后续整合及市场环境变化仍需密切关注。目前,建议密切关注此事件的后续官方公告,再结合双方的战略目标和真实经营数据来做综合判断。总体而言,现在确实到了优质资产上架的时间,对于交易双方而言都是好事,对于整体市场而言也是积极的信号。
(转自:中国地产基金百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