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发现新的根际促生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1:21:00    

近日,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的《一株促进植物生长的根际促生菌库什纳菌HH-2及其应用》获发明专利授权。据了解,该菌株可以有效促进小麦等作物生长,改良盐碱地的生长环境。

“以往,我们的思路更多侧重于育种,也成功培育出了沧麦15等一系列耐盐碱的小麦品种。2022年,国家提出了‘以种适地,以地适种’的口号。我们为了提高盐碱地作物的产量,开始钻研微生物的方向,希望能找到一种促进植物生长、提高耐盐性的菌种。”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王伟伟向记者介绍说。

自2022年开始,沧州市农林科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的科研团队便在黄骅、盐山等盐碱程度较高的田地里采集土壤样本。科研团队通过分离根际土样本得到了268个根际菌,又从中选取了25个中耐盐性、58个高耐盐性的根际菌进行促生实验,最终筛选得到9个具有促生作用的根际菌。经测序对比后,其中的库什纳菌HH-2为新菌株。

科研人员发现,根际促生菌库什纳菌HH-2在0摩尔每升至3摩尔每升氯化钠、PH值在5至10之间的土壤条件下均可正常生长,具有良好的耐盐、耐酸碱的能力。库什纳菌HH-2对小麦促生的盆栽实验中,在150毫摩尔每升氯化钠的胁迫条件下,为期两个月的生长期里,普通土壤栽种的小麦平均株高为50.3厘米,而添加了库什纳菌HH-2菌株的土壤栽种的小麦平均株高为62.7厘米,比普通土壤里栽种的小麦高出12.4厘米,株高促生率为24.65%。实验证明,库什纳菌HH-2的促生效果明显。

“目前,我们仍在分离、培养、测序,希望能发现更多促生新菌株。”王伟伟告诉记者,他们正在探索库什纳菌HH-2促生菌的实际使用场景,希望未来能研究出一种含有库什纳菌HH-2促生菌的菌肥,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土地中去,提高盐碱地作物产量。

(记者 吕依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