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郭楠 马黎
“我想哭。”
4月25日晚,香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亮相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剧文化节,原生代版《陆游与唐琬》在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上演。这也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40周年院庆香港站的首场。谢幕时,82岁的导演杨小青上场,有些哽咽。
“42年前,是香港观众的掌声,催生了小百花越剧团的成立。”
演出现场,谢幕时,杨小青导演有些哽咽
演出现场,满满回忆杀
从“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到“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百团)”,42年,10次赴港演出。香港,是浙百团的起点和福地。
1983年11月16日晚上,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在香港新光戏院举行首场演出,推出新编越剧《五女拜寿》,这也成为后来浙百团的立团之剧。香港观众显然没有意识到,他们无意中已经成为“小百花”的最初见证者。
这支中国第一代女团:茅威涛、何赛飞、董柯娣……28个平均年龄不到18岁的姑娘,第一次到香港,14天演出15场,三台大戏《五女拜寿》《汉宫怨》《双玉蝉》,折子戏《楼台会》《何文秀 哭牌算命》《王千金祭夫》《拾玉镯》《断桥》《二堂放子》《送花楼会》《打金枝》《露真》等,轰动香江。
当时,杭州能烫发的理发店很少,出发前,二十多个少女在一家店里排队,全部烫了卷发。等到了香港,茅威涛才发现那样的造型,在香港这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好听点讲叫做“淳朴”,用网络语言说,就是“毁童年”了。
1984年5月2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下文,批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正式成立。
“西湖美丽的春色与维多利亚港璀璨的灯火,都敌不过香港观众与我们的心心相印。”“小百花和香港的福缘始终在,愿小百花的艺术传承与这份福气与缘分也在我们一代代的青年演员中传承!”42年后,说起当年事,几位原生代演员也哽咽了。
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名誉院长、艺术总监茅威涛说:“我今天要特别感谢,在场的新的小百花的观众,更要特别特别感谢,1983年的观众,是我们的uncle、auntie,五代同堂的小百花将会在你们的喜爱下越走越好!”
演出现场 照片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百)提供
不少陪伴了小百花40多年的观众也来到现场,“我特地要点一个名字。”茅威涛看着台下的观众——“周先生,我们的娘舅,他今年已经104岁了。”
茅威涛请出身后五代浙百团演员,向观众鞠躬致意。“我们也给老师们鞠躬。”年轻的演员又转身,与原生代老师深深鞠躬。
这是一个女子越剧团42年的传承。
演出结束后,大家都没有走。原生代演员在大厅为戏迷朋友签名。一位白发阿婆对茅威涛说:“1983年,您给我签过《五女拜寿》节目单,今天带着孙女再来,那年的旧票根我还夹在诗集里。”
演出结束后原生代老师们为戏迷朋友们签名
演出结束后原生代老师们为戏迷朋友们签名
第二天,原生代演员茅威涛、董柯娣、陈辉玲、洪瑛、邵雁、江瑶和导演杨小青等,来到即将拆除的新光戏院前,拍下珍贵的合影。
原生代演员在新光戏院前
原生代演员在新光戏院前
再次回到新光戏院,回忆杀来了,大家感慨颇多。
“我们那时候去演出,带给很多人一种久违的感觉。他们很多人都是从江浙沪迁过去的,都很喜欢越剧。”《五女拜寿》原生代演员邵雁说,“他们对我们这帮孩子,特别的爱护,也在香港培养了一批跟我们年龄相仿的越剧观众。”
江瑶那时只有18岁,在《五女拜寿》里饰演五女婿。剧中,她第一个亮相,一出场就迎来了香港观众雷鸣般的掌声——这词不是套话,这掌声热烈到让她差点出戏。“当时年纪小,难以自控,满心都是兴奋与好奇,整个人不知所措。好在舞台上的音乐和其他正在推进的剧情,迅速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茅威涛和杨小青在新光戏院前
茅威涛也提到了“雷鸣般的掌声”。
“邹士龙的一句’姑娘啊’,观众席中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一下子有点被惊到了。我当时想我有唱的那么好吗?但是我马上非常清醒地告诉自己,不,他们是在给尹桂芳鼓掌,在给先生鼓掌,因为他们太想念她,太想念尹派了,所以看到一个小年轻在学唱尹派,他们就给到这样的赞美和掌声。”
她又说起两个细节,“当时演《五女拜寿》的时候,有一位先生触景生情,当时就晕倒了,因为他们家里也发生过和戏中同样的事情,本身可能心脏不是很好,就一下子发病了。还有一位顾太太,看戏鼓掌鼓得太厉害,把手上的翡翠戒指鼓碎掉了。”
演出现场 照片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浙百)提供
洪瑛第一次和香港观众见面,是《五女拜寿》《汉宫怨》,她也是《汉宫怨》B组的许平君。在香港,演员们之间交流,除了越剧,还有粤剧。“八和会馆的汪明荃老师非常认可和喜欢我们小百花的表演风格以及对人物的塑造,她希望我们跟她们的粤剧演员们在表演上有一些交流。有次我和魏春芳受邀来和粤剧的青年演员做一些形体上、塑造人物上的培训,我们俩去了将近二十天,做了深度交流。”
对董柯娣来说,特别开心的是,“看到新一代的年轻演员来港演出,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见证了小百花代代相传,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
洪瑛退休好几年,也经常会参加团里的演出活动,她说,只要身体好,嗓子好,“还吃得消的情况下,非常愿意发挥一点余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其实不仅仅是一个文化窗口,也是一个秉持越剧在发展中传承这样一个理念的团,我们对我们团的青年演员的期望会比较高,希望她们除了传承以外,能够发挥出更好更高的水平,给到观众们一些新的东西。”
“我觉得每一代演员,都会有自己的使命感。小百花是一个品牌,一种荣誉感,新一代年轻演员会做好自己,把一些好的东西传承下去。”陈辉玲说。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演出现场
“新一代年轻人活跃在舞台一线,我们参与并见证了他们的成长,深感欣慰。如今是个好时代,不过社会发展快,人容易浮躁。作为演员和文艺工作者,应该沉下心来,多思考,除了精进表演技艺,对生活和舞台也要有沉淀的过程。要有清晰目标,不被外界干扰。即便时代风云变幻,也要冷静面对,坚守初心,为自己选择的事业不断努力学习。”邵雁说。
香港站演出仍在继续。4月27日-28日 《五女拜寿》,陈丽君、李云霄亮相。4月30日-5月1日 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4月30日,主演:陈丽君、李云霄,5月1号,主演:茅威涛、魏春芳、章益清)
茅威涛透露,明年的这个时候,小百花还会回来。“我期望未来的年轻一代,依然能把团当成家,怀揣着对舞台、对越剧的热爱,把梨园行优良的做派传承下去。希望未来50年,依然还可以到香港来演出,60年、70年、80年、100年的纪念演出,都会如期而至。”
(图片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