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有韧性、能抗压,深圳GDP迎难增长5.2%的动能何在?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0:57:00    

4月28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一季度,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达8950.4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下,深圳经济起步平稳、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4.86亿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2951.44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5994.19亿元,增长6.0%,服务业继续发挥经济增长主力军作用。

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深圳经济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工业增加值增长逐月加快,其中,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出现两位数增长,显示产业结构继续向高质量发展。固定投资增速也逐月回升,尤其是房地产市场强势回暖,给整体经济发展前景提振了信心。消费继续回稳,以旧换新等提振消费措施显效。

“在全球供应链波动、技术封锁压力下,深圳依然跑出5.2%的增速,体现了经济的韧性与抗压能力。”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张国平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新质生产力爆发、工业底盘稳固、投资与外贸同步发力,是深圳一季度经济亮眼表现的核心支撑。

工业生产稳中向好,新动能加速涌现

今年一季度,深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2%,增速较1-2月份加快1.6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大韧性。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制造业增长4.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0%。

其中,汽车制造业表现亮眼,增加值同比增长56.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8.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8%。深圳高技术产品产量持续快速增长: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48.2%,工业机器人增长40.1%,3D打印设备增长38.0%,充电桩增长11.5%,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深圳工业尤其是机器人、无人机领域增长强劲,主要是国家和地方政策大力推动,深圳谋篇布局较早,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彭澎分析道。

“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是此次经济稳健开局的关键支撑。”张国平指出,近年来深圳持续推进“20+8”产业布局,机器人、低空经济、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集群效应凸显,多个产业同比增速超过30%,充分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动能。“在如此大的经济体量上,依然能实现高增长,说明深圳的产业结构优化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工业领域投资结构也在优化。受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一季度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61.8%,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38.7%,为未来发展蓄积更多后劲。

张国平表示,技改热潮背后,既是企业对长期发展的信心体现,也是传统制造业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标志。“新质生产力不仅仅体现在前沿产业,深圳传统工业通过技改升级,同样在夯实制造业底盘,提升整体竞争力。”

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内需潜力加速释放

今年一季度,深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403.17亿元,同比增长3.1%,比1-2月份加快1.4个百分点,显示出深圳消费市场回暖趋势明显。

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增长3.3%,餐饮收入增长1.0%。基本生活类商品消费表现良好,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0.2%、10.0%。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著拉动消费热情。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大幅增长59.3%,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7.9%,通讯器材类增长3.8%。同时,网上零售持续火热,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8%。

张国平指出,这些数据反映出深圳居民的消费潜力依然充沛,政策激励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特别是电子产品、智能家居领域的快速增长,体现了深圳特色产业与消费需求的良性互动。”

固投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率先回暖

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但降幅较1-2月份收窄1.1个百分点,呈现边际改善态势。

从领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3%,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9.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5%;制造业投资增长4.6%。工业投资也实现同比增长1.4%,为产业基础再添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带动下,一季度工业技改投资增长迅猛,占比提升至工业投资的38.7%,为产业升级和企业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外界也广为关注的一点是,今年一季度,深圳投资领域房地产市场回暖势头明显,商品房销售面积保持快速增长。据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消息,2025年一季度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二手住宅合计成交超2.6万套,同比增长67.7%。

2024年,深圳出现多个“日光盘”。

那么,房地产市场回暖势头明显的原因有哪些?接下来,走势又将如何?

“深圳房地产市场回暖领先全国,首先是深圳藏富于民的资金较为雄厚。其次是香港等外来需求在释放。再次是深圳产业升级的势头给市场以信心和期望。”彭澎表示,接下来,要看深圳是否继续引领广东经济的复苏和增长,能否在关税大战冲击下稳定进出口贸易,能否继续吸引科技人才进入,能否带动大湾区周边城市形成“引擎城市—腹地城市”的发展格局。

深圳外贸有韧性,面对封锁展现多元能力

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增加,一季度深圳进出口总额达9901.04亿元,同比下降2.8%,但降幅较1-2月份大幅收窄7.6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5855.05亿元,同比下降8.7%;进口4045.99亿元,同比增长7.1%。3月份单月表现尤为突出,进出口总额3870.48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增长8.8%,进口增长17.2%,展现出深圳外贸的强大恢复力。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持续增长,一季度同比增长4.6%,为外贸增长注入更多新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3月份单月进出口实现12.3%的同比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6%。张国平认为,面对外部技术封锁与全球需求波动,深圳外贸展现出较强韧性和市场多元化能力。“深圳已逐步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一带一路’、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重要支撑,同时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持续提升。”

谈及当前的风险与挑战,张国平指出,高端零部件依赖进口、产业工人短缺、房价高企与土地空间受限,依然是深圳产业发展的现实掣肘。“欧美技术封锁短期内难以解除,深圳需持续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上发力,同时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缓解中青年创新人才与高技能工人供给不足的问题。”

他建议,未来深圳应进一步强化科技资源向年轻创新群体倾斜,激发创业活力,同时深化国际化战略,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营商与生活环境。“深圳要成为真正的全球创新高地,不仅要吸引全国人才,还要欢迎全球优秀人才,让‘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拓展至国际层面。”

金融存贷款平稳增长,物价保持温和

一季度末,深圳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39685.73亿元,同比增长1.8%;贷款余额98058.95亿元,同比增长2.2%,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支撑。

居民消费价格方面,一季度同比上涨0.1%。其中,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5%,衣着上涨1.7%,居住价格与上年持平,交通通信价格下降1.7%,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1%,整体物价水平保持温和。

总体来看,2025年一季度深圳经济实现了“量质齐升”的良好开局,工业新动能加速集聚,消费市场逐步回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外贸韧性充分显现。当然,也需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外需不确定性犹存,传统产业转型压力较大,内需潜力仍有待进一步激发。

张国平表示,深圳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实现一季度稳健增长,但仍需正视外部环境压力与内部结构性问题,通过持续优化政策机制,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

关注:深圳“机器人谷”崛起,成为科技新地标

作为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代表,机器人产业在今年一季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同比增长38%,工业机器人制造、服务机器人制造分别增长56.2%和35.0%。在张国平看来,这一增速不仅体现了产业发展的活力,更彰显了深圳在“机器人第一城”竞争中的领先优势。

“深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完整且高效的供应链响应速度,几乎是全球最快。”张国平指出,从设计到零部件配套,深圳具备强大的全产业链协同能力,为机器人企业快速迭代、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深圳市场化应用能力突出,产学研转化效率高,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人流密集、场景多样的城市环境中迅速推广。

此外,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也是深圳机器人产业快速崛起的重要因素。张国平提到,围绕“20+8”产业政策,深圳推出了专项补贴、人才支持、税收优惠等多维度扶持措施,为初创企业与技术团队提供良好的发展土壤。“对于创业者而言,深圳的产业配套完善、成本可控,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才投身机器人领域。”

不过,张国平也指出,深圳在冲刺全球机器人高地的过程中,仍面临高端零部件依赖进口、产业工人短缺、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像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仍大量依赖日本、德国进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短期难以解决。同时,具有实操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谈及近期热议的“机器人谷”概念,张国平认为,这是深圳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生态的重要布局。“机器人谷不仅是产业集聚区,更有望形成技术标准与创新网络,提升深圳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成为标志性科技地标。”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严兆鑫 程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