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网络中国节·清明】一卷长图领略中国古代清明万象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1:27:00    

当现代人忙着在朋友圈晒青团时,1300年前的唐朝人正组团在秋千上“飞天”,北宋汴京的斗鸡擂台赛已连赢十八场,而太原“硬核老铁”已经啃了五天冷饭——翻开古籍里的图鉴,你会见识到真正的文化清明。

水边祭祀:溯源安全又古老的祭扫仪式

祭祀作为清明节的重要环节,其方式大有讲究。

《后汉书・礼仪志》记载:“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不祥。”

原来,早在古时,人们便会前往水边祭祀,既能完成庄重的仪式,又能规避火灾风险,堪称安全又古老的祭扫之法。

寒食节起源:晋文公一场追悔莫及的悲剧

寒食节的起源,与晋文公一段惨痛往事紧密相连。为逼介子推出山,晋文公竟下令放火烧山,没想到却将恩人母子活活烧死。追悔莫及的他,为纪念介子推,设立 “寒食节”。这段历史,成为寒食节起源的著名说法之一。

趣味民俗:古人的清明“限定款”

斗鸡、蹴鞠、荡秋千……这些在现代看似平常的活动,在古代可是清明爆款。

据《左传》《东京梦华录》记载,它们深受古人喜爱。更有意思的是,唐代宫廷还流行 “钻木取火” 活动,谁能率先获取新火,就能得到皇帝丰厚打赏,不得不说这奖励机制充满创意。

寒食冷食:太原人民的硬核挑战

在古代寒食节期间,太原人民有着独特习俗。东汉桓谭《新论》记载:“太原郡民,以隆冬不火食五日,虽有疾病缓急,犹不敢犯,为介子推故也。”也就是说,太原百姓在寒食节要连续吃五天冷食,哪怕生病也不敢生火,足见他们对传统习俗的坚守。

唐宋清明:市井烟火与民生百态

唐代,唐玄宗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纳入国家礼典,插柳、植树、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活动风靡一时。

到了宋代,清明节更是热闹非凡。《东京梦华录》描述:“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用细腻笔触,生动描绘出当时清明节的市井烟火与民生百态。

清明节的故事远不止于此,更多精彩,藏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之中。不妨以时间为轴,一同探寻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密码。

策划 刘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亚兰

编辑 徐微微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相关文章